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在市建委坚强领导下,长春城投集团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桥梁主线8月30日基本完工,为缓解我市东南部区域的交通压力,定于8月31日22时提前开放交通。
一、工程概况
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点在生态大街和美路以北约500米,终点在新城大街天普路北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桥梁、道路、排水等工程,建设里程全长5.66公里,桥梁主线标准段双向6车道,地面道路双向10车道。
二、建设意义及作用
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是连接长春市中心城区与净月区的快速交通纽带,无缝衔接到市区快速路体系,极大缓解生态大街、生态广场、世纪广场等近年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压力,未来将与在建的长春至双阳快速路连接,使双阳区和市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长春市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市“四大板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快速路通车时间安排
本项目按照高架桥梁、地面道路两个部分分阶段开放交通。其中:
1.高架桥梁部分——主线(生态广场至天普路)提前至8月31日贯通;生态广场南、天合路北、福祉大路共3对上下桥匝道及天普路北下桥匝道同步开通。生态东街西上下桥匝道计划9月中旬开通。剩余天普路北上桥匝道结合征收进展推进建设。
2.地面道路部分——生态大街段:主路双向6车道在8月31日至9月中旬期间分段陆续通车,剩余辅路双向4车道计划9月末通车。新城大街段:银杏路至柳莺西路8月31日通车,柳莺西路至天普路北向南同步开通,南向北结合征收进展推进建设。
另外,在主桥梁快速路通车后,还需要对桥上剩余智能交通设备进行安装、对半封闭式声屏障进行调试等,届时会临时占用一条车道施工,请广大市民给予理解并注意行车安全。
四、专班抓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项目工程,纳入重大项目专班统筹推进。本项目共需征收116户民宅、22户工企,2018年8月启动征收工作,绝大部分均按期完成,但遇到1处工企征收、1处变压器拆除及1处大棚阻工,情况复杂,难度较大,严重制约项目能否按期完工,经专班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大力协调均得到及时解决,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五、工程亮点
(一)技术先进
1.东北地区市政项目首次大批量应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建设的高架桥。生态大街是长春市南部城区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之一,也是净月高新区的核心骨干道路。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建设期间,为缩短工期、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确定了采取预制装配式技术建设高架道路的施工方式。
通过学习上海、呼和浩特等装配式桥梁结构建设经验;长春城投集团成立攻关小组,邀请国内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论证装配式技术的结构安全性、施工可操作性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装配式技术方案——桥梁墩柱采用一节段和两节段预制墩柱,匝道桥采用一节段预制盖梁,在桥梁主线施工一榀三节段组装盖梁,上部结构大面积使用装配式箱梁。其中,墩柱、盖梁、箱梁等都是事先在工厂预先制作好,再运到现场以“毫米级”的精度拼接,避免了在现场搭建大量脚手架和浇筑混凝土作业。
通过实施这一方案,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的桥梁上部结构装配率高达80%,仅施工现场可减少4万立方米混凝土、4000多次的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生态大街,在缓解周边交通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扬尘及噪音污染,减少用工量30%,有效缩短工期2个月。与传统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技术具有速度更快、用人更少、交通占用时间少、粉尘少、噪音小等明显优点,尤其是工厂化、模块化施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2.吉林省内跨度最大的钢箱梁顶推工程。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在建设时须上跨长春南绕城高速公路,跨径达100米。为确保绕城高速“不停车”的交通需求,该工程经多次技术论证后采用了顶推法施工,即在既有线路的一侧将钢箱梁分段制作并拼装,随后再用千斤顶将桥梁平行向前推进,使之跨过既有线路。
其顶推主桥钢箱梁重达2100吨,经连续7小时作业后在空中“漂移”近百米,最后被稳稳固定在两侧墩柱上,全程对绕城高速交通零影响。这也是吉林省内迄今为止跨度最大的钢箱梁顶推工程。
3.创新性采用半封闭式声屏障。考虑到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途径多个居民住宅区,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惠民利民宗旨,为尽可能减低对周边群众居住环境影响,该工程创新性地采用半封闭式声屏障,在保证道路达到消防要求的同时,经专业噪声测试模拟分析后结果显示,有效降低了车辆昼夜通行产生的噪声影响。
(二)管理先进
1.长春市政项目首个运用BIM信息化技术建设完工的工程。
该项目研发并运用了信息化、数字化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工程设计、施工周期全过程可视化管控。通过这一平台,优化了钢筋加工车间、构件预制场地和施工现场的场地规划;在对立柱、盖梁、钢筋建模、深化设计图纸、检测钢筋冲突的同时,优化钢筋翻样降低损耗;优化钢模板和钢筋定位装置设计,确保构件预制和安装过程中安全、优质、高效和精确。
另外,借鉴互联网电商思维,进一步自主研发了数字化管理为基础,BIM协同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各参建单位通过订单式管理,在产品基本信息生产计划、生产状态及产品交付等环节实现数字化协同。
2.打造智慧化工地。
(1)创新性地建设了VR安全教育体验系统,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体验项目主要包括高空坠落、坍塌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火灾伤害等,能够让参与者切身体验到发生危险时的紧张刺激和伤害瞬间,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避免悲剧及牢记自救方法,进一步增强对安全事故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从而在根本上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惨剧发生。
(2)开展语音交互机式安全教育。通过运用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内部录入各种安全施工技术、安全操作规程,从而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可上网查询,可投影,方便多人同时进行培训。
(3)搭建视频监控系统,对监控区域实时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可与其他集成系统通过网络无缝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一举措,可将远程获取的多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远程视频自动识别和监控报警。同时,可通过APP端实现移动监督,从而极大地提高监视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水平和工作效率。
3.高标准文明施工。
(1)严格按照长春市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参照《长春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挡指导图集》,采取高标准绿色装配式围挡有效将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域明显分隔。同时,为防止施工车辆将工地内泥土带到市政道路上,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了自动化洗车设备;为有效防止扬尘,在施工区域内采用雾炮机增加空气湿度。
(2)高标准建设钢结构封闭式厂房作为专门的钢筋加工场,既避免了钢筋加工环节受外界风吹雨淋等环境干扰,又降低了加工过程中噪声、粉尘等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