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提案议案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3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 2018-12-28 10:34 来源: 办公室
【字体: 打印

长城乡议字〔2018〕8号                 签发人:李长城 

贾东馨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动员群众力量共同参与伊通河治理的建议》的提案(第2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宣传,增强市民“参与度”,培养环保意识,强化文化引领 

  “文化引领”是伊通河综合治理建设的立项根本,在伊通河后续治理、建设及管理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在标识标牌设置时,体现文化内涵,使伊通河沿岸居民及春城市民在游览伊通河风景区时,自觉增加环保意识,主动保护“母亲河”。2016年初以来,通过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及长春日报、长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治河意义和治河进程,借助媒体宣传力量和舆论引导,逐步促使春城市民接受河流文化,增加自身环保意识。2016年7月,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创办“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进行时”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经发布治河动态80余篇,开展征集意见活动10余次,借助全民力量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出谋划策。 

  在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后,我们将通过组织文化节、主题展览、文体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展示伊通河的文化底蕴,增加市民参与度。 

  二、强强联合,增强市民“体验度”,开展生态体验,提升环保意识 

  在伊通河生态试点项目---永宁路北人工湿地管理房处,拟建伊通河中段首个水生态治理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利用声光电技术和3D全息投影技术,通过植物标本和整个湿地运行原理,向春城市民展示相关生态治理的成果,让市民对工程建设有进一步了解,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大家在保护伊通河环境方面的行动自觉。同时,对成人、大学生、初高中学生、小学生乃至学龄前儿童开展生态体验宣传;或定期开放展馆,供市民参观游览,让市民真正投入到生态体验中来,提升环保意识。此外,在旁侧循环接触氧化工程和雪绒花氧化塘工程建设完毕后,将针对不同工程,在周边设置相应的宣传展板,拟引入电子宣传展板,在有限的展板内展示更多的生态文明宣传内容,让市民对其深入了解。 

  今后,我们计划通过认养绿地、认护河段、认捐纪念林、义务植树等方式,拓展市民参与母亲河生态改善的渠道。 

  三、以身作则,增强市民“奉献度”,传播环保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随着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伊通河沿岸环境越来越好,媒体曝光度也越来越高:中国长春首届绿徒大赛、迎接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全民热身赛、2018年江河卫士活动等纷纷在伊通河沿线举办,体现出伊通河综合治理成果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这就要求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环保志愿队伍中来保护伊通河的生态环境。 

  对于您在提案中建议培养环保志愿者队伍,我们已与共青团及青年志愿者队伍联合会等组织合作,同时发展义务监督员,参与母亲河的保护行动。通过一系列公益及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市民参与环保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保护生态环境、呵护母亲河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科技引领,增强市民“满意度”,开启智慧生活,畅通监督渠道 

  市民满意度是城市管理的方向盘,是衡量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本着配套功能齐全、工程品质优良、生态景观宜人、服务设施完备的建设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倾听民意,优化监督监管渠道,逐步实现全民共享治理成果。一是建立健全中段标识导视系统。在沿河设置大量宣传展板及景区标识导视系统,方便游人出行。二是继续完善伊通河公众微信号的便民服务,完善相关举报机制,方便市民提供线索。三是实现中段无线WIFI全覆盖。开启“互联网+”,使市民足不出“河”,就能感受到智慧生活的便捷。伊通河建设完毕后,我们将公开政务电话,让市民都参与到河流建设及管理工作中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而言之,我们将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伊通河治理建设中来,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繁荣局面,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伊通河建设发展事业的支持、关注和理解,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共同推进长春市母亲河的建设发展,为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2018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刘磊  8877517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